2022-07-18 - admin
因此业内一些主力军、生力军企业,在这个产业里活得非常累,或者要死不活,或者根本就活不下去。
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作为昆明市低碳发展专项资金。这位负责人介绍,城市进行低碳发展,要看城市自身的条件是否符合。
优势天时地利人和2012年11月,继云南省成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省区后,昆明市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全市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正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竞争力首次进入全国十强。近日,瑞士苏黎世市政府代表团、瑞士驻华使馆代表团对昆明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期间,双方就昆明加入中国低碳城市第二期合作项目达成一致。这样的高规格配备,昆明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以昆明中心城区为重点的内圈层主要发展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近郊为核心的中圈层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以远郊县为支撑的则发展特色产业。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针对低碳建设、低碳发展、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低碳昆明的目标,确定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市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处一位负责人表示,我市主导产业中的烟草、旅游业属于碳排放较低的产业,此外正在加快发展的文化、商贸物流、新能源、光电子、生物技术等产业将有利于推动昆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再生能源热能市场作为一个相对草根的市场,没有强势的电力央企和实力民企的参与,没有政府、行业以及媒体的重视和呼吁,其发展的脚步显得异常沉重。
但现在,我们必须去认真思考一下未来更大比例的热能需求该如何用绿色能源替代?这一关键问题,无论是新能源电转热还是新能源直接供热,政策层面应当尽快给出一个支持框架这种系统将电力和热力行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利用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电能来生产热能满足需求。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热能的消耗约是电能消耗量的两倍,这一点是人类的现实需求决定的,本质上是无法改变的,而热能的供应目前仍大比例地依靠燃气或燃煤等传统能源。利用风电甚至于光伏发电提供热能供应是一条值得研究的可行之道。
如风电采暖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示范。我们常常乐于去探讨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力系统革命话题,却极易忽视热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根本事实。
即可以考虑将风电转为热能来满足寒冷季节的热能需求。但从远期来看,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热来满足热能需求应是一大发展趋势。从可再生热能的角度来看,目前得到一定程度利用的是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光热、风电等。即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充足时,享受较低的电价,利用电能生产热能,供应或存储热能以备高峰需求,在风力和阳光较弱、电价较高时,则转而使用天然气等来生产热能。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来生产电能,继而再将这些电能转化为热能来满足我们的需求,通过这种二次能源转换似乎是未来我们逐渐放弃化石能源的曲线救国方案,相较来看,太阳能光热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解决方案,即其可以直接生产热能来满足需求。太阳能和风能将成为未来全球的主导性能源,这一点已得到全球能源行业的广泛认同,但要实现全球的热能和电能需求均由可再生能源大比例供给,面临的障碍还有很多,本文要探讨的其中一个问题是,目前以电力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太阳能和风能在未来该如何体现其热能供应者的角色?德国智库AgoraEnergiewende发布的《关于德国能源转型的十二个见解》报告提出了一个观点,在德国,大部分的热能需求增长出现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这些月份也正是风力最强也即风电成本最低的时候,这提供了很有利的相关性。生物质能的开发受到地理、环境生态、与造纸等工业争抢原料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成本下降空间也极为有限,基本不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地热能的利用受到地域条件的极大限制;太阳能光热技术目前则局限于低温的热水供给,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但我们的目标是要迈向全新的绿色能源时代,建立一个低碳甚至零碳的新世界,为此我们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解决热能和电能的供给问题。
热能相较于电能,更易于存储,且存储成本要低廉很多。因为未来我们发愁的将会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大比例绿色能源供应的新世界,我们无法离开的热能由谁来供应?。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讨论的是可再生能源的电价问题,而现在,也应是我们开始讨论可再生能源热价问题的时候了,国家能源局一直在研究制订的《可再生能源供热实施方案》将重点落在以太阳能、地热和生物质能为主的供热应用上,但自去年6月份开始传出此消息至今,该方案仍未出台。低温太阳能热水技术已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庭的热水需求,现在,聚光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向更高品位的热能需求领域迈进,但囿于政府长期以来重电轻热的思维模式,可再生热能的应用和市场一直以来在蹒跚前行。
但这需要将电能转为热能存储后再释放利用的转换过程,不可避免地将带来一部分的能量损失。可再生能源热能市场作为一个相对草根的市场,没有强势的电力央企和实力民企的参与,没有政府、行业以及媒体的重视和呼吁,其发展的脚步显得异常沉重。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双重模式的热电系统将被采用。但现在,我们必须去认真思考一下未来更大比例的热能需求该如何用绿色能源替代?这一关键问题,无论是新能源电转热还是新能源直接供热,政策层面应当尽快给出一个支持框架一、引言2012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完成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原因在于因FIT补贴政策造成的国家财政支付危机,迫使西班牙政府2012年取消了对新建光热电站的电价补贴,对原有电站的辅助燃气发电部分也取消了电价补贴,同时加征7%能源税。
1.电价政策西班牙在光热发电政策方面主要通过FIT补贴机制,主要分两种电价方式,可二选一:(1)固定电价:前25年内0.27欧元/千瓦时,25年后0.22欧元/千瓦时(皇家法案661/2007号)。种种迹象表明,下半年也可能出台相关太阳能热发电鼓励政策,并确定若干个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光热发电商业化大发展序幕即将拉开。
贷款担保可以很好地促进项目前期快速启动,FIT可以在投产后保障该项目收益率。西班牙更是投建全球首个实现连续24小时持续发电的Gemasolar光热电站,配置高达15小时储热系统。
Solana槽式电站与Ivanpah塔式电站就分别得到美国能源部14.46亿美元和1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2.政策解析西班牙是第一个采用FIT补贴机制促进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的国家,2002年规定的光热发电上网电价补贴为0.12欧元/千瓦时,2007年其又将该额度上调至约0.27欧元/千瓦时。
究其原因,大致可归于:①电价政策迟迟未能出台,投资收益无保障,无法实质深入推进;②各大央企欲在光热发电市场爆发之前抢先圈占资源;③项目实施面临的技术等各方面的困难远远大于规划之初的设想,难以按预期推进。2006年科技部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07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2011年国家能源局颁布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均把太阳能热发电明确列为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科技部持续关注和支持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但该政策尚未最终确定。
这些贷款担保计划为后续大规模意义重大的光热发电项目树立成功的融资案例。2011年,大唐新能源以每千瓦时0.9399元的电价中标国内首个光热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标电价的过低导致项目收益无法保障,致使项目开工一拖再拖。
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发布了全球可再生能源2014年现状报告,对光热发电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2014年以来,国家能源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先后就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相关问题于2月18日组织召开了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电价政策座谈会、4月29日组织召开了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技术要求及申请报告大纲征求意见讨论会。
贷款担保政策则需要谨慎评估项目的风险性,避免类似美国能源部无法追回债务的风险。二、总体发展现状目前,常规可再生能源水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发电技术都存在季节性、间歇性、稳定性的问题。
30%投资税收抵免的ITC政策也即将于2016年到期,这都将给如火如荼的的美国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素。三、典型国家光热发电电价政策分析光热发电政策主要包括上网电价、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净计量电价、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以及绿色电力价格等,其中上网电价与配额制应用最为普遍。但是FIT应该设置在合理的标准之上,需要考虑行业远期发展目标,符合市场预期并引导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四、中国光热发电形势政策分析和国外相比,虽然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中国的光热发电市场尚未启动、投资前景不甚明朗,然而在国家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框架下,随着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实施,几大发电集团及数个民营企业已开始布局,数个数十兆瓦级的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在西北、西南地区相继确立。
(4)2012年取消对新建光热电站的电价补贴,对原有电站的辅助燃气发电部分也取消了电价补贴,同时要求征7%能源税。西班牙是第一个采用FIT补贴机制促进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的国家。
然而近几年西班牙的发展已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早前宣布将要建设的光热电站被迫中止。2014年前4个月,西班牙光热发电满足了该国1.6%的电力需求,5月份,西班牙光热发电更是满足了该国电力需求的3.7%。
故近十年来光热发电发展步伐迅速,尤其以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美国、西班牙两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商业化进程,都在全球位列前茅。光热发电与储热系统或火力发电结合,可实现连续稳定发电,具有可调节性,易于并网,并且全生命周期内环境影响较小。
九城市大气污染源构成公布 为蓝天共努力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环保部发布7月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火爆十六年,六重豪礼赋能企业新增长!汇源(天津)公司续约火爆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68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创大挂面,行业领跑!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裴晓菲:国六排放标准将于2016年底发布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